贵州省饲料工业管理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2 16:43:43   浏览:89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州省饲料工业管理暂行规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饲料工业管理暂行规定

(1993年9月17日)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省饲料工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提高饲料工业产口质量,维护
饲料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
定。
  第二条 省经济委员会归口管理全省饲料工业行业;地、州、市、县经济委员会
或政府指定的部门归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饲料工业行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饲料工业产品是指配合饲料、混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浓
缩饲料、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
  饲料添加剂是指为特定目的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和微量物质;添加剂预混料是指
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某种载体或稀释剂按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省内从事饲料工业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
及负责进出口、质量监督检验业务的单位。但不作为商品出售的饲料及其加工场所除
外。
  第五条 从事饲料工业产品生产的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生产饲料工业产品相适应并保证产品质量需要的厂房(场地)、工
艺、设备和储运条件;
  (二)具有对原料和产品质量进行常规指标检测的技术手段和检验、化验人员或
具有检测资格的委托代检单位;
  (三)具有与生产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人员和技术;
  (四)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 饲料工业建设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搞好统筹规划。新安排的饲料工业项
目(包括“三资”项目),属省管的须经省饲料工业办公室初审同意,再按照项目审
批程序报批;地、州、市管的须报省饲料工业办公室备案。
  第七条 开办饲料工业企业,须向当地饲料工业行业归口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其
审查批准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进行生产。
  第八条 凡属国家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饲料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在领
取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生产。
  第九条 对国家没有规定发放生产许可证的饲料工业产品,实行准产证制度,产
品目录由省饲料工业办公室会同省技术监督局每年定期公布。
  生产企业须向省饲料工业办公室提交申请材料,经省饲料工业办公室审查同意后,
报送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批准发给准产证。
  第十条 生产国家已批准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和生产添加剂预混料,须由省饲料工
业办公室批准发给《产品批准文号》。
  第十一条 饲料工业产品必须按照国家标准、专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进行生产。没有
以上标准的,生产企业应制定企业标准,并报当地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记录和留样检测制度,并须按要求填报
生产报表。
  第十二条 新研制的饲料添加剂,应由企业的省级主管部门向省饲料工业办公室
报送有关资料和样品,经省经委组织有关部门审查鉴定后,上报国务院饲料工业行业
主管部门批准,方可生产使用。
  第十三条 饲料工业生产者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生产的饲料添加剂;饲料药物
添加剂的管理,按国务院发布的《兽药管理条例》执行。
第十四条 凡经营饲料工业产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持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核发的《营业执照》;经营饲料药物添加剂,还须持有县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的《兽药经营许可证》。
  第十五条 凡经(兼)营饲料工业产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具备产品合格
证和产品说明书;不得经营未经国家批准生产的饲料添加剂;不准改变产品成份或掺
混任何其它物质;不得销售霉坏变质、受污染及假冒伪劣的饲料原料及产品;不得同
时经营有毒有害商品。
  第十六条 饲料工业产品的包装必须符合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要求,便于储存、运
输和使用。
  第十七条 饲料工业产品出厂必须有符合国家标准GB10648-93《饲料标签》规定
的标签、说明书和合格证。
  第十八条 散装运输、销售的饲料工业产品,可免贴标签,但需附有产品说明书
及合格证。
  第十九条 各级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行使饲料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权。
  第二十条 各级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授权有饲料检测条件的机构承担饲料质量监
督检验任务时,应征求同级饲料工业行业归口管理部门的意见。
  饲料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机构或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检验机构,应接受技术
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按照产品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行使工作职责。
  第二十一条 各级饲料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应根据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
门和饲料工业行业归口管理部门的安排,定期派人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了解饲料工
业产品的质量情况,抽样和索取有关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弄虚作假。
  检验机构应将检验结果通知被检单位,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对企业提供的技术
资料应负责保密。
  第二十二条 饲料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检验员、质量化验员,须经省饲料工
业办公室和省技术监督局考核合格,领取《贵州省饲料质量检验员资格证书》和《贵
州省饲料质量化验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质量检测工作。
  质量检验员、化验员有权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饲料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机构反映
质量情况。
  第二十三条 饲料工业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对监督检验机构检测
的结果有异议时,可在接到检测报告十五日内向出具检测报告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申
请再次检测,检验机构必须明确答复。
  第二十四条 进口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工业产品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进口手续。
进口饲料工业产品时,必须提供产品的成份资料。进口饲料添加剂,必须取得国务院农业
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登记许可证》,末取得《登记许可证》的添加剂不准进口。
  第二十五条 引进饲料加工设备和技术,经省饲料工业办公室审查后,按规定程
序办理进口手续。
  第二十六条 饲料原料、饲料工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由省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
易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对外贸易的有关规定管理。
  第二十七条 进出口饲料原料、饲料工业产品的检验工作,由进出口商品检验行
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工商、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
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对生产或销售的饲料造成畜禽、水产或其它动物大
量死亡等重大经济损失,以及饲养的动物产品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引起中毒死亡的直接
责任者,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各级质量监督检验人员,必须正确行使职权,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不得玩忽职守,以权谋私。对违反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直
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省经济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建乡试点中几个问题的决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关于建乡试点中几个问题的决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1983年5月26日山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我省各地、市目前正在进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权的试点工作。为了有利于这一改革的顺利进行,特对试点中几个问题作如下决定:
一、凡以原公社范围建为一个或两个乡、镇的,原公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资格继续有效,作为新建乡、镇的人民代表,今年不换届。如代表缺额,可按法定程序和法定名额进行补选。
二、一个公社分建为三个以上乡、镇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可提前换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进行选举。计算换届的时间,一律从1984年算起。
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届次,凡是提前换届的,一律按公社人民代表大会的届数顺延,次数为第一次;凡不换届的,一律按公社人民代表大会的届次数顺延。
四、改变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省县、社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暂行实施细则》第八条的决定中有关人民公社、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规定,乡、镇人口在二万(含)以下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三十人至五十人;人口在二万以上的,代表名额为四十
人至七十人,最多不超过九十人。



1983年5月26日

企业连锁经营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

财政部


企业连锁经营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
1997年9月29日,财政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企业连锁经营的健康、有序发展,规范和加强企业连锁经营财务管理,根据《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等有关分行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内贸部《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意见》和连锁企业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多种形式、各个行业的连锁经营企业,具体包括商业、粮食、物资、供销社等系统的直营连锁(又称正规连锁)企业、特许连锁(又称加盟连锁)企业和自愿连锁(又称自由连锁)企业等。
第三条 企业应在实行连锁经营后的一个月内,将连锁经营的实施方案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区企业连锁经营财务管理的规范工作。
第四条 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连锁企业应当按照《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等有关分行业财会制度的规定,全面系统地组织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财务报告,并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方面通报重要的财务信息。
(二)连锁企业应当根据内部经营管理的特点,按照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建立适合企业经营特点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三)连锁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财务监控体系。通过建立制度监控、会计监控、实物监控和指标监控等方式,使总部及时掌握销售、价格、存货、纳税、资金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各门店的外部或内部情况,并及时调整调控措施。
(四)连锁企业应当逐步实行财务会计电算化。

第二章 直营连锁财务管理
第五条 直营连锁,指各连锁店同属一个投资主体,经营同类商品,或提供同样服务,实行进货、价格、配送、管理、形象等方面的统一,总部对分店拥有全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核算,统负盈亏。
第六条 直营连锁财务管理实行统一核算制。同一地区或城市的连锁企业,实行“总部——分店”管理模式。跨地区的连锁商店,可在非总部所在地区或城市设置地区总部,实行“总部——地区总部——门店”的管理模式,地区总部在总部监督下严格按总部有关规定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并进行独立核算,从而形成总部和地区总部两级管理体制。门店的所有帐目必须并入总部或地区总部帐目,同时门店应根据管理的需要设置必要的辅助帐目,并定期与总部或地区总部对帐”门店所有的资产、负债和损益,都归总部或地区总部统一核算。
第七条 货币资金的管理。各门店经营和改造所需资金,由总部或地区总部统一筹措,统一安排。各门店存入银行的款项,要及时通过银行结算划转到总部或地区总部指定帐户,由总部或地区总部统一计划调剂。总部和地区总部对门店可建立备用金制度,门店不得坐支销货款。
为加强总部、地区总部的资金融通和调度力度,总部或地区总部在内部资金管理上,应通过建立内部资金调剂中心,对门店实行统一开户、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第八条 存货管理。除保鲜期短或鲜活商品外,总部和地区总部要对所经营的商品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总部对地区总部的商品配送,作为销售处理。总部或地区总部配送给各门店的商品,作为内部移库处理,其计价可以采取成本加一定费用计价法、成本加一定比例的毛利计价法、市场售价计价法和协议计价法。具体采取哪种计价方式,主要应遵循便于管理、便于考核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要求。
总部或地区总部所在城市的门店经营的保鲜期短或鲜活商品,由总部统一采购、结算,直接配送到门店;不宜统一配送的商品,由门店到总部或地区总部指定的生产点取货,或在总部或地区总部规定的渠道和价格浮动幅度内由门店用备用金直接采购,按规定向总部或地区总部报帐。
总部或地区总部对门店实行售价金额核算,进价数量控制(不便保管的鲜活商品也可采取进价总金额控制),有条件的企业应实行电算化管理,单品进价核算。门店每月对商品进行盘点,建立实物负责制度。总部或地区总部要核定商品损耗率,超额损耗部分,由总部或地区总部从门店的工资或奖金总额中扣除。门店要根据销售情况和市场需求,及时提出调整商品结构的建议,对接近保质期的商品经常清理,以便总部或地区总部及时调换。
对低值易耗品等其他流动资产的管理,要明确总部和门店的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第九条 固定资产的管理。各门店的固定资产由总部或地区总部按统一标准配置,折旧由总部或地区总部统一提取。总部或地区总部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采购、调拨、报废等事宜,门店无权处置。
第十条 门店要加强总部或地区总部配备给本店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丢失、毁损、提前报废等,其损失部分先由有关直接责任人赔偿,不足部分从该门店的工资或奖金总额中扣除。
第十一条 成本费用的管理。门店的费用由总部或地区总部规定细目范围及开支标准,不允许分店随意扩大和超标。总部、地区总部管理人员的工资按职责确定基本工资,奖金额度根据盈利情况具体确定,并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各门店单独核算内部经营成果,对主要经济指标(包括销售收入、成本毛利率、费用水平、商品周转天数)实行量化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对门店人员,一般由总部或地区总部根据企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原则,区别不同门店客观条件的优劣,根据综合指标考核情况,在国家核定的工资总额额度内,制定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方案。
第十二条 收入和利润的管理。门店每日销售款必须存入总部或地区总部指定的银行,并直接向总部或地区总部报送销售日报表、销售流水收款单等。门店无权决定折扣、折让,总部或地区总部对折扣、折让的商品品种、范围、时限和幅度要严格规定,统一筹划。折扣一般采取指定品种、规格、数量和分店进行不定期折扣;折让一般采取批量折让、节日或节令折让等方式,在各门店同时进行。门店应根据库存商品的质量、时限等,及时向总部或地区总部提供实施商品折扣、折让的意见。
总部或地区总部应根据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对各门店的利润分别进行明细核算,并通过配货数量、销货数量、存货数量、售价金额和费用开支数额等对分店的利润进行监控。连锁企业按规定缴纳税款后,其总部或地区总部应严格按《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等规定,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
第十三条 总部或地区总部应及时编报财务报告,实行“总部——地区总部”管理模式的,连锁企业总部于年度终了后还应编报合并会计报表。
第十四条 直营连锁的其他财务管理,仍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执行。

第三章 特许连锁财务管理
第十五条 特许连锁,指总部同加盟店签订合同,授权加盟店在规定区域内使用自己的商标、服务标记、商号、经营技术和销售总店开发的产品,在同样形象下进行销售及劳务服务。总部对加盟店拥有经营权和管理权,加盟店拥有对门店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加盟店具备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
第十六条 加盟店根据合同,按不高于销售额(营业额)3%的比例支付给特许者的与其生产经营有关的特许权使用费,计入管理费用。特许者收到加盟店交来的特许权使用费,计入其它业务收入。
第十七条 国有企业与集体、私营、“三资”等其它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连锁时,国有连锁企业应将连锁经营合同等有关资料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备案,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十八条 特许连锁企业总部和加盟店的其他财务管理,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执行。

第四章 自愿连锁财务管理
第十九条 自愿连锁,是指各门店在保留单个资本所有权的基础上实行联合,总部和门店之间是协商、服务关系,总部统一订货和送货,统一制定销售战略,统一使用物流及信息设施。各门店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人事自主,且有很大的经营自主权。
第二十条 各门店按规定支付给总部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服务费,列入管理费用。总部收到后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第二十一条 总部经营所得税后利润,可视情况部分返还各门店。具体返还比例和返还方式由总部和门店在连锁协议中确定。
第二十二条 国有企业与集体、私营、“三资”等其它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连锁时,应将其连锁经营合同等资料报同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备案,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三条 自愿连锁的其他财务管理,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对在原商店、粮店、副食店等国有老企业基础上改制而成的连锁企业必须报同级财政部门,以确定其同财政部门的财务关系,同时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评估,妥善清理债权、债务。
第二十五条 各省、区、市财政厅(局)可以在此规定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连锁企业总部可根据本办法和当地实施细则,研究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