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广东省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23:26:17   浏览:900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颁布《广东省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


颁布《广东省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东省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广东省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做好对我省地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并参照《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我省县(含县级区,下同)以上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对本级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适用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 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市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维护本级地方预算的法律严肃性,促进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严格执行预算法,发挥本级地方预算在全省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
健康发展。
第四条 对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应当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掌握本级财政收支和其他财政资金的情况,加强对本级财政收支的管理;有利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地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监督;有利于促进各级财政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依法有效地行使预算管
理职权;有利于实现地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监督工作的法制化。
第五条 各级审计机关依法对本级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下级人民政府的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本级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条 对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地方预算,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的情况,地方预算执行中调整和预算收支变化情况;
(二)各级财政、地方税务等征收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财政、地方税务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地方各项税收收入、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和退库拨补地方企业计划亏损补贴等地方预算收入的情况;
(三)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预算级次和程序、用款单位的实际用款进度,拨付省、市、县本级预算支出资金情况,并对重点支出资金的到位和专款专用情况进行延伸审计;
(四)各级财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拨付补助地方支出资金、办理结算以及往来款项的清理情况;
(五)本级各部门执行年度支出预算和财政、财务制度,以及相关的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情况;有预算收入上缴任务的部门和单位预算收入上缴情况;
(六)本级国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地方预算收入的收纳和预算支出的拨付情况;
(七)省长、市长、县长、区长授权审计的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专项管理的地方财政收支情况;
(八)上级审计机关指定的其他内容。
第七条 对地方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各级财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信用资金的情况;
(二)省、市、县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预算外资金的情况。
第八条 为了做好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工作,对各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中,执行预算和税收法律、法规,分配使用地方财政补助地方支出资金和省、市、县预算外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等关系我省财政工作全局的问题,进行审计或者审计调查。
第九条 根据《审计法》有关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规定,省、市、县审计机关应当在每年第四季度,对本级财政、地方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已经实施的地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情况进行预审;在翌前4月底前,对上一年度本级地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未审部分进行审计
,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县级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经上一级审计机关批准,不进行预审。
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安排,受本级政府委托,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上一年度地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十条 各级财政、地方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要依法自觉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向同级审计机关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地方预算,本级财政部门向同级各部门批复的地方预算,本级地方税务部门的年度收入计划,本级各部门向所属各单位批复的地方预算;
(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预算调整方案;
(三)本级地方预算收支、地方税务收入计划完成情况月报、决算和年报;
(四)本级财政信用资金运用情况和各部门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
(五)本级财政、地方税务工作情况简报和综合性统计年报;
(六)本级各部门制定的财政、地方预算、地方税务、财务和会计等规章制度;
(七)本级各部门汇总编制的本部门决算草案;
(八)审计机关认为需要报送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 对各级财政、地方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在组织地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违反地方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具审计意见书或者作出审计决定,重大问题向本级政府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地方税务部门、其他部门发布的财政规章、制度和办法同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者有不适当之处,应当纠正或者完善的,审计机关可以提出处理建议,报本级政府审查决定。
第十三条 对违反《审计法》的规定,拒绝或者阻碍审计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1995年10月1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京市船舶修造业管理条例

江苏省南京市人大


南京市船舶修造业管理条例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条 为了加强船舶修造业管理,保证船舶修造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防止水域环境污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船舶设计和建造、改建、修理的,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交通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船舶修造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县船舶检验机构按照规定的职责具体负责船舶修造业的管理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的经济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环境保护、乡镇企业管理、水利、供电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船舶修造业管理工作。
第四条 船舶修造业管理应当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推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第五条 从事船舶修造业的,应当具备与其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下列条件;
(一)施工场所、生产设备、质量检验设备、工艺装备、船舶下水设施;
(二)熟悉船舶修造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持的船用焊工合格证书的电焊工;
(三)技术、生产、安全、质量等管理制度。
前款条件的具体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船舶修造单位按其规模、技术条件和生产能力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其相应的修造业务范围为:
(一)甲级单位,可以承接各类船舶;
(二)乙级单位,可以承接船长50米以下或者主机单机功率441千瓦以下的船舶;
(三)丙级单位,可以承接船长30米以下或者主机单机功率220千瓦以下的船舶;
(四)丁级单位,可以承接挂浆机船舶。
第七条 从事船舶自从修造业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开业手续:
(一)单位持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水利、环境保护、航道等部门的批准文件,个人持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证明以及水利、环境保护、航道等部门的批准文件,向交通部门申领船舶修造生产技术条件认可证书(以下简称船舶技术认可证书);
(二)持船舶技术认可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
第八条 船舶修造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修造范围组织生产,生产技术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船舶修造范围的,应当经原批准单位审查批准。
第九条 船舶的设计应当由具有法人资格并持有船舶设计认可证书的船舶设计、修造单位承担。
第十条 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改建、修理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范、规则、规程和技术标准,以及中国政府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
第十一条 交通部门应当根据船舶发展规划,具体负责船舶结构调控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励技术先进、与航道等级相适应的船舶的发展,限制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以及与航道等级不相适应的船舶的发展。
第十二条 船舶修造单位修造船舶,应当使用经船舶检查机构审查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需要修改或者变更结构、工艺、材料的,修改或者变更部分应当经原批准单位审查批准。
第十三条 船舶修造单位不得改建、修理无证船舶。
第十四条 船舶修造单位修造船舶,应当使用经检验合格的船用产品。
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船用产品,不得在船舶上使用。
第十五条 船舶修造单位对新建、改建、修理的船舶,应当按照有关船舶检验的规定,提交检验申请书和有关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系泊试验、稳性试验、航行试验和其他规定应当进行的试验。
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船舶不得出厂。
第十六条 船舶修造单位应当定期组织电焊工参加焊工培训考试、审验、加强持证电焊工技术管理和其他技术工人的技术培训。
第十七条 船舶设计、修造单位在承接船舶设计、修造业务时,应当与委托者依法签订船舶设计、修造合同,并严格执行签订的合同。
第十八条 船舶设计、修造单位依法自主经营,有权拒绝国家和省规定以外的收费。
第十九条 船舶设计、修造单位需要转产、转让、合并、分立或者停业的,应当在30日前向原批准单位办理有关手续,缴回船舶设计、技术认可证书等有关证件和票据。并向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办理手续。
第二十条 交通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加强船舶修造业的管理和监督,秉公执法,文明服务,不得违反规定进行检查、收费和罚款。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部门视其情节,给予警告,限期改正,直止撤销船舶设计、技术认可证书,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船舶设计认可证书,或者超出设计认可范围,从事船舶设计的;
(二)未按照批准的图纸、技术文件施工,或者无图施工的;
(三)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船用产品的;
(四)电焊工未按照船用焊工合格证书规定范围作业,或者无证施焊的;
(五)擅自扩大修造范围,或者改建、修理无证船舶的。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部门视其情节,责令限期改正,撤销船舶设计、技术认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船舶技术认可证书,擅自从事船舶修造的;
(二)违反第十条规定,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
(三)建造、改建、修理的船舶,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出厂的;
(四)转让、伪造、涂改、倒卖船舶设计、技术认可证书的。
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的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
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交通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水上设施的修造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六条 从事国际航行、渔业捕捞的船舶,军用舰艇、公安船艇、体育运动船艇,以及船舶登记规定的不需要登记的船舶的修造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者非排水船、艇、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
(二)水上设施,是指水上、水下各种固定或者浮动建筑、装置和固定平台。
(三)船用产品,是指在船舶上所使用的有关交通安全、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1997年5月12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不服免予起诉决定的申诉案件复查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不服免予起诉决定的申诉案件复查问题的答复

1989年3月28日,最高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
“免予起诉”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手段。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必须严肃地、正确地实施“免予起诉”这一法律手段。为此,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全国检察长工作会议对免予起诉的正确实施从工作要求和工作制度上作出了规定。一些地方对被告人不服免予起诉决定的申诉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处理的规定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予以明确,现答复如下:
一、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不服下级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申诉,要切实承担起审查处理的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分别采取以下办法:
1、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受理和复查处理不服下级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决定的申诉。原决定正确的,应当坚决维护;如确属不当的,有权予以变更、撤销或指令纠正。

2、上级人民检察院受理不服免予起诉决定的申诉后,也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将申诉材料交原作出决定的检察院,在由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进行复查后,作出决定;复查处理结果,必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查。
3、上级人民检察院还可以派员与下级院一起共同复查不服免予起诉的申诉案件,并作出处理。
二、人民检察院对不服本院所作免予起诉决定的直接申诉,应当受理,并由本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按照《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细则(试行)》和高检控发字(1988)第4号文件的规定进行复查,同时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备案。复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及时向上反映。复查处理结果必须报告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查。
三、撤销原免予起诉决定后,需要重新逮捕、起诉的案件,应根据建立健全检察机关自我制约机制的要求,分别移送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的部门办理。
四、在复查不服免予起诉的申诉案件时,既要加强上级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和监督作用,又要建立健全下级院自我制约机制,以切实保证免予起诉案件的质量。各级人民检察院要加强对复查申诉案件工作的领导,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以逐步完善检察机关处理公民申诉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