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条例》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8:59:41   浏览:89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条例》的决定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条例》的决定

(二00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通过)
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审议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提请废止《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条例》的议案,决定废止《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条例》。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七十三号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由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于2002年9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2年9月2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化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政府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化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通市政发【 2012 】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驻通国省属企事业单位:

  《通化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9月12日市政府2012年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通化市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9日


  

                通化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根据《住建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

  本办法所称的名木,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第四条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

  凡树龄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古树名木;其余为二级古树名木。

  第五条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并建立档案,设立标志。

  一级古树名木由省人民政府确认,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级古树名木由市人民政府确认。

  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古树名木,按实际情况分株制定养护、管理方案,落实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并进行检查指导。

  第七条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养护部门保护管理和单位、个人保护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生长在城市园林绿化专业管理部门管理的绿地、公园等地方的古树名木,由城市园林绿化专业管理部门保护管理。

  生长在铁路、公路、河道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铁路、公路、河道管理部门保护管理。

  生长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古树名木,由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保护管理。

  散生在各单位管界内及个人庭院中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单位和个人保护管理。

  变更古树名木养护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养护责任转移手续。

  第八条 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古树名木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积极组织开展对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普及保护知识,提高保护和管理水平。

  第九条 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费用由古树名木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承担。

  抢救、复壮古树名木的费用,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适当给予补贴。

  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从城市维护管理经费、城市园林绿化专项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

  第十条 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按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方案实施保护管理。

  古树名木受到损害或长势衰弱,保护单位或个人应当立即报告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复壮。

  对已死亡的古树名木,应当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予以注销登记后,方可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应及时上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未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不得买卖、转让。捐献给国家的,应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砍伐和擅自移植古树名木。因特殊需要,确需移植二级古树名木的,应当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移植一级古树名木的,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移植所需费用,由移植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 严禁下列损害城市古树名木的行为:

  (一)在树上刻划、张贴或悬挂物品;

  (二)借树木作为支撑物或固定物;

  (三)攀树、折枝、挖根摘采果实种子或者剥损树枝、树干、树皮;

  (四)距树冠垂直投影5米的范围内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兴建临时设施建筑、倾倒有害污水、污物垃圾,动用明火或者排放烟气;

  (五)擅自移植、砍伐,转让买卖。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采取避让和保护措施。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有关手续时,要征得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生产、生活设施等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危害古树名木生长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在限期内采取措施,清除危害。

  第十六条 不按照规定的保护管理方案实施保护管理,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或者古树名木己受损害或者衰弱,其保护管理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未报告,并未采取补救措施导致古树名木死亡的,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 破坏古树名木及其标志与保护设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因保护、整治措施不力,或者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古树名木损伤或者死亡的,由上级主管部门对该管理部门主管领导给予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城乡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宜府办发〔2004〕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经市政府第十八次常务会研究,决定建立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现将《宜春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做好有关宣传工作,以调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安全监督的积极性。



二OO四年三月十二日
宜春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止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增强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意识,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举报是指举报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及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生产、消防安全事故隐患。
第三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设立安全生产举报电话或电子信箱,并在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各种安全生产举报原则上由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受理,重大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及重特大事故隐患可直接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受理。
第四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对各类安全生产举报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尽快通知有关部门组织核查,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事故隐患要迅速采取措施,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限期整改,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对群众举报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核查、处理的结果,举报人要求答复的,应在规定期限内给予答复。
第五条 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及安全事故隐患提倡实名举报,便于及时核实和查处。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应为举报人保密。
第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存在下列情形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消防安全事故隐患,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有权举报:
(一)发生死亡、重伤或中毒等生产、消防安全事故,事故单位或有关人员破坏或伪造事故现场、隐瞒不报、谎报或超过4小时不报告的。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二)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危险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
(三)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营业场所、仓库与员工宿舍或住宅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危及员工、居民安全的。
(四)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隐患。
(五)严重违规生产、违章指挥和强令职工冒险作业的。
(六)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报告的。
第七条 上述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消防安全事故隐患举报到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经核查属实且符合奖励范围和条件的,对举报人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符合第六条(一)至(三)款情形的奖励1000元,符合第六条(四)至(六)款情形的奖励200元。
第八条 同一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或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有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举报的,仅对第一时间举报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对其他举报人给予表扬。
第九条 安全生产举报奖励经费,由同级财政足额拨付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设立专户,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及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十条 有关单位或个人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监察等有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有关部门是指依照《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